楔子(二)(1 / 1)

“所以,最后相柳是与别人一起离开了?”

屋外滂沱大雨淅淅沥沥,火光映她半张面容,“那九姑娘也不是常人,数年过去她竟也不老不死……”

宋啖笑不语,只听她多愁善感叹息道,“赵合菱也是可怜人,人妖殊途,她一个凡人女子又能如何呢。”

“看来你听的很用心。”

她瞪他一眼两腮鼓起,“你用心讲我自是用心听呐!”

“呵呵。”宋轻笑,“人皆言妖虽邪,不知妖亦由人也。”

玉姑娘侧头看他,问道,“那你可觉妖中也分好与坏?”

“我们常说神仙,妖怪,实则不同,却又相同。”

“嗯?说来听听。”

他垂眸看着面前的篝火道,“就好如《山海经》中记载,雷泽之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可见这神与妖外形并无太多区别。”

“能呼风雨,能变丘山,能成世间万物,此时,神即是天生的,神力,无法揣度,于是人言:神无所不能。”

她惊奇,“你这是胡说罢,还有人天生为神?!”

想她修炼千年才得以人身,且不说多苦如何,就是这千年时间那也不是常人能熬的!

“我所说的神与神仙又是不同的。”他笑道,“神仙,晚于神,能不死者曰仙人也,凡人要成仙便要去高山名川中寻找成仙的法子。”

“此时,神仙的能力是能揣度的,能想的,长生,只成仙的最根本之源罢了。”

玉姑娘瞧着他,嘴里咀嚼他说的这些话,竟也觉有道理,虽不知他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些东西,“你一个凡人,从哪里听来这么多东西……”

“嗯?”宋抬头,似乎在看她。

她一愣,急忙改口,“我是说,怎么我都不知道这些,你是从哪听来的……这个意思。”

她看不到这男子的表情,只能从通过他的眼睛,猜测他情绪。

宋不说话,她心焦,恨自己方才怎么不当心些……

“不是,我意为……”

“我四方游历,所见所闻或与旁人有所不同,姑娘且听听就好,无需上心。”

他打断她,玉姑娘愣了一下,四目相对,她率先松了一口气,随后赶忙开口道,“那是、那是自然,你所说的我也并未全信以为真,只是听着有些惊奇罢了,话本就是话本,不过是图个新鲜罢!”

宋看着她,半响笑道,“那姑娘可还要听?”

“什么……”

“妖怪。”

“你说。”

他低头添上一把柴火,“从前,妖最初为无生物(没有生命的东西),后人讲,马头有角,鸡有五足,此类不合常理,称为妖,后来神仙之说与佛道盛行,儒家思想中,妖便等于灾祸,而道教中,妖则为,山川之精。”

“山川之精?”

“意为,山川之中,接受到日月精华,然后化为人形,以此来迷惑世人。”

那不就是她吗……

不过,她还没有迷惑凡人!

玉姑娘不服输,“非所有妖都是来迷惑世人也!”

“嗯……我非说所有呐。”

他瞧她,似乎在笑,打趣一般,叫她红了脸,只垂着头哼哼几声。

“人有了神力后,便为仙,山川之物有了神力后,便为妖,世人皆以为此……”

“旁的我不知,但是……”她忽地变了表情,嫌恶至极,“狐为妖,必为恶!”

“此话怎讲?”

她不语,一时间便陷入静默。

宋看她片刻,缓声道,“倒并非狐如此,万物之初,性本恶,需教诲,能否教化,便未知。”

她仍不言,只是抬头看他的目光似在埋怨一般,好似在讲,他怎么能帮狐狸说话?

他不禁失笑。

“我倒是听闻过一个故事……”

“狐狸的??”

他点头,“狐狸的。”

“是好是坏?”

宋笑道,“我只听闻,不做评。”

玉姑娘看他半响,嘀咕,“哦,论你说的再好我也不喜……”

“那便不讲。”

她竖耳,气鼓鼓,“讲吧,话都说到这里!”

宋含笑,摇了摇头,这才缓声道来:

“说道是,桓王四十二年,谣传,山有妖狐,有未卜先知之术,能卜灾祸,预生死,而未有真见狐者,遂为之立庙,用于祈者,世人称之为狐仙……”

PS:文中时间事件都是虚构,都是脑洞,请不要过多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