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勾决(1 / 2)

大唐元贞二年十二月的长安,天气更冷了,却渐渐有了热闹的气象。

才一年多过去,人们好像就已经淡忘了大军围城时的恐慌,不得不说,身处乱世的人们的承受能力极其强大。

当然了,如果进入长安的是位暴君,那又另当别论。

而实际上则是,自李破入主关西以来,政治上越来越趋于稳定,引得关西世族争相投效,秩序恢复的非常快。

除了两军交战时流下了不少血外,宽容的政治策略在李破进入长安那一刻就已经显露了出来。

新皇登基之后,一直在致力于恢复生产,安抚民心,整理户籍,分发田土,改革税制等事,没有追求大规模的政治清算,也没有因为外间战事不休便加税加赋。

于是官民之心日渐归附,提起李渊如何如何的人越来越少,说起新皇来,言辞也越来越谨慎。

而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掩盖住了新朝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随着天下一统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新朝的治政基础也就越来越牢固。

比如说去年的时候,地方上献上了两处祥瑞,博得李破一笑,今年冬天里祥瑞就多了起来,五花八门的奇怪现象在长安人们的口中流传。

传播最为广泛,也最为时人信服的就是神人入梦之说,始作俑者便是皇帝本人,有着官府的强力背书,经过差不多一年的积累,终于确定了这则故事的真实性,得到了民间的交口传颂。

从长安,晋阳这样的大城向外蔓延开去,最终传得人尽皆知,皇权天授之说也再次得到了确认。

…………………………

十二月间,年关将近,长安的各个衙署都开始准备休衙。

刚刚经历了赏功,贵族人家大多收获不小,平添了几分喜悦,只是有子弟在军前效力的门户不在少数,欢喜当中又夹杂了些担忧。

大军征战不休,贵族们也都是血肉之躯,他们的存活率是很高,但这些年来阵亡于疆场之上的人可不少。

于是求神拜佛的人也就多了起来,离着年关越近,长安内外的寺庙里面,香火都会比平时旺盛许多。

当然了,朝廷在此事上也没闲着,腊月初的时候由礼部主持,皇帝在东郊亲自祭奠了阵亡将士的英灵。

之后皇帝下诏在龙首原上寻一块地方,建立墓园,差不多就是仿效他在太原,马邑时那样,记录一下战死将士的功绩,以激励人们为国效力之心。

而这一年当中,选择从军的贵族子弟越来越多,开国之功摆在那里,无论是关西人家,还是晋地门户,甚或是蜀中豪望,眼光长远的人们都看准了时机,想要在平定天下的战争中分一杯羹。

总体来说,形势一片大好。

外在的表现就是,今年年末只要你身在长安城中,便能够清晰的感觉到那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氛围。

最为具体的表现还是和晋阳那会差不多,临到官府休衙,长安的烟花所在便越是繁荣了起来,丝竹声声,欢歌笑语,酒肉飘香间,既展示出了长安城的繁荣稳定,又传播了特色文化……

尤其是梁国降人来到京师,其中有一部分是江右地区的文化名人,日子久一些的话,南北文化终将在长安的花街柳巷间碰撞到一处,留下什么样的故事都有可能。

而百姓们没有贵族们的生活那么丰富多彩,他们需要的是平稳的粮价,稳定而又不失希望的生活。

这些东西看似平常,在乱世当中却极为难得,就说粮价吧,想要恢复到大业初年的水平,如今看上去还是遥遥无期。

而且随着战争的进程,粮价波动的很厉害,即便长安的库房中已经堆满了从蜀中运送过来的粮食,还是不能消除人们的忧虑。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粮价忽高忽低……

好在是政军上都很稳定,贵族们要比百姓消息灵通许多,并无大肆屯粮之举,不然肯定要引发一些恐慌。

离着年关越近,粮食的价格便有所抬头,所以说百姓们这个年关,比之去年要好一些,却也好不到哪里去,离着张灯结彩,满城同欢的景象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

“人比去岁多了不少啊。”

太极殿中,李破嘟囔了一句。

他正在勾决犯人,轻飘飘一笔下去就是一条人命。

这差不多应该是前隋时立下的规矩,勾决犯人需要皇帝亲笔,以示重视人命,或是体现皇权的重要啊,皇帝的仁慈啊之类的东西。

自古以来,施行的其实是春夏赏,秋冬刑的惯例,只是天下大乱以后,人命变得越发的不值钱了,什么惯例也没了遵守的必要,看着谁不顺眼一刀下去,还弄什么官面文章?

李破这里一直是年终赏罚,这也是他第二次勾决犯人。

去年也是在冬天,不过他登基之后有一场大赦,加上各处都不太稳定,送到他手里让他勾决的人也不过几十人而已。

今年就不一样了,从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