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南下(1 / 2)

大唐元贞四年正月,交州总管李道宗从番禺起兵,用时一月,至宁越郡。

这个时候他的兵力已达到了八千人,他走的有些慢,因为他令交州各郡运来粮草到沿途等待,更命令各郡征募士卒随他一道征讨叛臣。

这属于一场军事游行,初来乍到,他要看看各郡的反应,也要震慑那些心怀叵测的人等。

情况还不错,各郡纷纷响应,沿途大军补给无甚差错,就是各郡来的兵卒有点少,大多都是数百人。

反而是沿途听说唐军到来的消息的山间土著,比较踊跃的加入到了大军当中。

要不怎么说丘和把这里治理的很不错呢,他最大的一个功绩就是让交州的蛮族认为大家是一家人,不再对外来人抱有那么强烈的排斥敌对心理。

当然了,自请从军而征的蛮族和当年杨广征伐辽东,征募来的那些契丹人,靺鞨人部众打的主意其实都差不多。

战争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收获,你不用指望他们出多大的力,逃跑的时候更是千万不要跟这些走在一处,不然的话他们很可能会砍下你的脑袋献给敌人,或者带回自己的部族去炫耀。

……………………

李道宗对这种情况颇为满意,交州是他的治下,各郡既然拥护唐军的到来,并愿意为唐军攻打敌人,如此足矣,不用要求太多。

他率军在向导的指引之下,走进了丛林,山脉,整整又走了多半个月才到达交趾。

等到大家钻出林子的时候,即便李道宗早有准备,却也是头皮发麻,到达宁越郡的时候大军八千人,到了交趾郡城的时候,大军只剩下了七千人。

一个个都不成人样,山间的野兽也就算了,蛇虫鼠蚁才是大军减员的主要因素,连李道宗都被蚊虫叮咬的满身是包,就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真是地狱一般的旅程,走出林子的时候全军一个个狼狈的和逃卒差不多,还下了好几场雨,李道宗所率的一部分是北兵精锐,一部分则是江左兵卒。

因为不适应这里的气候,沿路减员十分严重,新加入的那些土著则多数无碍。

天时,地利,人和,中原先人们总结出来的兵法精要在这次行军过程当中表现的非常具体。

没有当地人的帮助和指引,中原士卒到了这里,只环境就能让他们失去八成的战斗力。

尤其是大军的辎重,在丛林中几乎寸步难行,李道宗只能让人轻装前行。

别说铠甲,就算是皮甲在这种环境当中也无法穿戴,刀具会很快锈蚀,箭矢也无法长期保存,因为箭杆会变形。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狼狈的穿过原始丛林,大军上下已是衣衫褴褛,形同鬼怪。

等到了交趾郡城,李道宗下令全军休整了整整半个月才算稍稍缓过了一些,在这里又病倒了不少人。

到此李道宗算是知道了为何汉时就把交州治所从交趾郡城移去了番禺,南北交通如此艰难,没把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给扔了就不错了,哪里还会到这里为官?

可话说回来了,七千人的大军驻扎在交趾,已是一支决定性的力量,用庞然大物来形容也不为过。

扶南这种比较强大的东南小国,在内讧的时候,最大的一场战事敌我双方也不过才凑齐了一万五千人。

零零散散的战事多数是几十人,上百人就是一场大战,几千人那是要灭国的架势,上万人则是大家都不过了,老弱妇孺都得上前厮杀。

七千人的唐军在这里足可以称之为大军无疑,前隋用几百人便将林邑国王捉去了长安,现在唐军重来,战事上已不存在多少悬念。

交趾郡守娄景是当地土人与流人的后代,他对中原向往已久,唐军的到来让他喜出望外,摆出了一副叩迎王师的姿态,并请求李道宗,随军征战。

他的意愿十分明显,想要在此战过后跟随大军南返,最好一家人都能搬去中原居住,不去长安,去洛阳,江都这些传说中的地方也成啊。

标准的狗腿子……嗯,李道宗表示比较喜欢,但搬家怎么成呢?李道宗觉得之后用此人掌管林邑很是不错。

……………………

大唐元贞四年三月,李道宗起兵攻九真。

九真郡守李青的来历和娄景差不多,可这厮就比较有反抗精神,率众固守不出,并向日南,以及林邑国求援。

不过他想多了,李道宗这次进军和之前便已完全不同,三日间便至军安。

这里的城池和中原没法相比,多数都是用木头搭起来的城寨,说是城池,不如说是寨子。

也不用攻打,唐军到来的消息传开后,有的人跑去了胥浦,有的人逃进了山中,于是大军过军安,移风,来至胥浦。

太守李青还想顽抗,大军顷刻间破之。

李道宗斩李青,让他有点烦恼的是军中那些山蛮不好约束,破胥浦之后,山蛮兽性大发,差点把整个胥浦给屠了,嗯,其实胥浦一共也没多少人,老弱妇孺加起来还没大军人数多,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